如何防止受騙參展?
來源:展覽公司
查看手機網址掃一掃!
掃一掃!
瀏覽:-
發布日期:2019-01-24 15:05:42【大 中 小】
近年來,我國會展業每年以20%--30%的速度增長,成為"朝陽產業"和"無煙工業"。展覽業的高速開展和準入門檻較低,吸引了一大批新公司進入。這直接導致會展職業的競賽加劇,各地時有"騙展"現象發生。如何避免上當參展?下面幾招極為有用:
1.核實展會主辦方是否已與場館簽訂合同。一般展覽館都有自己的網站,在與主辦方簽訂場所租用合同后,會在展覽排期欄目進行公布。參展企業收到主辦單位的招展書后,應首先上網查找,核實該展館是否接受了該場展覽。(注:有時在實際操作中會存在部分展會已清晰在某場館舉辦,但因為某些細節問題,主辦方與展館方還沒有最終談妥,導致合同遲遲未簽。這種情況下,參展企業需要咨詢場館的運營方才能清晰)。
2.核實主辦方招展材料上的展覽題目是否真實。參展企業可讓主辦方供給展會的工商掛號證,比較展會的稱號是否共同。別的,還應查找辦展場館網站的排期或咨詢場館方,對比展覽題目是否相同。
3.核實掛名的權威機構。參展前直接向掛名的國家機關或政府部門進行咨詢核實。
4.盡量挑選參與在信譽好的聞名展覽館里舉辦的展覽。因為近幾年國內的展館建設熱潮,場館數量大增。一些新場館在競賽的壓力下,下降了接受展會的門檻。一些小型、不標準的展會為了下降成本,也往往挑選在這些租金非常廉價的展館舉辦。而一些大型聞名展覽館,為了維護多年來建立的優秀品牌,下降財政風險,在接受展覽時,都設定了一定的門檻。對主辦方申報的展會進行歸納評價,并依據評價的成果決議是否簽訂合同。寧愿承受暫時的損失也不接這種資質差的展覽。如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流花路展館在2005年上半年就婉絕了近10個此類小型展覽會。
附:騙展的常用手段:
手段一:扯皋比當大旗。許多騙展者在組織展會時最喜愛將"中國"掛在展會稱號的最前面,以示國家級;不能用"中國",就用國務院某部委辦或許"廣東省"、"廣州市"等等,以增加官辦色彩。然而,國家早有明文規定,由國務院、商務部、科技部或各級貿促會批閱的展覽會才可以冠名"世界",由國務院及各部委主辦或批閱的展覽會才可以冠名"中國"。
手段二:掛羊頭賣狗肉。騙展者摸準了許多技術性較強的企業喜愛參與專業展會,所以投其所好,分別設計了多種專業性專題展會向企業發出參展邀請。因為信息不對稱,企業無法了解到招展商的真實目的,所以稀里糊涂簽了參展合同,交了款??傻綍鲆豢?,所謂的專業展會卻是一個"大雜燴"。
手段三:偷換概念,投機取巧。如在廣交會期間,一些騙展者為了下降運營成本,租用了租金較低的場所。但為了騙外地參展商,就在地輿概念上大做文章,拼命往廣交會會館上靠。舉辦展會的場所離在琶洲舉辦廣交會二期的廣州會展中心少說有20多分鐘的車程,可他們卻"巧"用"珠江"概念,在宣揚資料上號稱"隔江相望"、"一江之隔"等;還吹噓"乘坐展會供給的專用巴士行經華南快速干線只需5分鐘"等等,參展商來了今后才知上當。
手段四:打腫臉充胖子。明明不具備組織承辦高等級、大型會展的資質和能力,卻將自己包裝得非常權威、陣容鼎盛。這種展覽公司臨時招聘幾個業務員,在奢華賓館租用一個房間和幾條電話線路,再好一點的租一臺傳真機和電腦,就向全國各地行騙了;有的還在工商局掛號領了執照,還開了網站,發布一些編造的新聞,給企業一種正規的假象。其實這些騙展班子是"放長線、釣大魚",花點錢包裝一下自己,以圖引來更大的企業參展,騙取更多的展費。